该书通过对南宋矿冶业、造船业、纺织业、陶瓷业、造纸与印刷业、桥梁与建筑业、漆器业和文具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制盐与酿酒业的分章考察,认为南宋手工业在北宋基础上持续向前发展,获致三大历史成就:即日用品行业生产规模扩大;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技术革新与工艺革命有重大进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多数行业的制造重心移至江浙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二是轻工业部门发展速率超过重工业部门,形成一种“超轻结构”;三是南宋手工业受到海外贸易的强力拉动,呈现出鲜明的“外向型”特征。进而论证其增长方式,指出大多数行业是靠分工与专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斯密型动力推动下的斯密型成长之主要特征,因而定位于早期工业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首次启动。
南宋手工业之所以取得如许进展,是因为具备如下发展条件:一是江南地区特别是人口稠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制革命的发生、粮食剩余率的提高和商品性农业的成长,为早期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技术革新和工艺革命的诸多成就,导致机械使用的推广和手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各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三是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工商人口越来越多,都市化进程加速,这是早期工业化进程赖以启动的社会条件。
当然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从外部环境看,受到宋金、宋蒙战争的干扰和打断;从内部体制看,有专制集权体制对工商业的过度盘剥和科举制度对工商业阶层的瓦解;同时因为失去北方煤铁工业基地,南宋手工业被迫走上“轻型工业化”道路。因此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若无外部(如华北)矿物资源(如煤、铁)输入和近代宪政秩序的支撑,不大可能发展到机器工业化阶段。
行内专家认为,该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文笔优美,挥洒自如。其突出的优点是将前人研究融化于作者的独特理论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学术成果;而作者对手工业技术科学所下工夫尤值称道,难能可贵。 |